作者: qiyao@hellogcc
很多刚刚加入gnu toolchain开发的工程师,都会被各种各样的规定,缩写还有交流方式搞得晕头转向。本文就是为了让刚刚进入gnu toolchain的开发的工程师简单介绍一下在这个圈子里边工作的一些特别之处。
1 开发流程
checkout change diff submit approve commit
checkout就不用说了,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怎样check out代码。
change:
这里以emacs为例,编写代码要注意gnu的编码规范。写代码前,自己好好读两遍。
对于其他编辑器,比如vim和eclipse,用户可以自行设置。只要符合下边的一些要求就可以了
1 敲击一下tab是两个空格,
2 如果前边有了八个空格,用一个tab替代,
3 一般源程序的宽度不要超过76或者78,
4 changelog的宽度不要超过72,
这里有一个比较详细的,http://sourceware.org/gdb/wiki/JoelsCodingStyleCheatSheet
虽然是给gdb开发者看的,但是基本适合其他gnu toolchain项目。
建议安装whitespace.el,来显示空格和tab,还可以去掉一些trail space。还有在使用git生成patch的时候,使用git diff –check,可以帮助你检查patch。
生成patch以后,一般是在patch的头部加入changelog,用mklog.pl
。这个时候不用修改源代码的changlog。
发送patch,一般gnu toolchain都用单独的邮件列表来讨论patch的。所以,把你的patch按照附件的形式,用纯文本的方式,放送到列表。邮件的题目要简单明了,因为邮件列表的流量很大,而且每个maintainer可能只注意自己需要review的patch,所以标题要让他/她知道,这个是他/她需要review的。比如,有一个patch是对arm的修改,可以这样[patch/arm] XXXXX。多看看别人怎样写的。
还有的时候,邮件标题可以用 [rfc], [rfa]之类的。rfc的意思是request for commit,而rfa的意思是request for
approval/accept。我自己并不经常用这两个,我个人感觉他们的差别在于rfc是提交自己的一个代码或者patch,希望被接受;而rfa是提交的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。比如我想建议在gdb中做一个新的feature,program slicing,我可以把我的建议和设计这样发出去 [rfa] New feature in GDB : program slicing
[note: 我个人对rfc和rfa用的不多,所以解释不是很准确]
在邮件中简单介绍你的修改的目的和概要,如果需要,保证这个修改没有引入regression。
有的时候,可能为了实现一个功能,修改是分很多部分的,比如第一部分是为了增加这样的功能,对现有代码的重构,第二部分是实现新功能的代码,第三部分是测试用例,第四部分是文档。如果作为一个patch发出去,别人review起来比较难受,也很难理解你的意图,这个时候,就要在一个邮件thread里边,把patch分多个发出去。具体操作如下,在发patch之前,自己先想好,如何把自己的修改合理的拆分到若干个patch里边去,然后第一封信写清楚你这一系列patch的目的,和大体实现,不要attach任何patch,比如
[patch 0] GDB new feature: program slicing,发送。然后依次恢复这封邮件,分别按照不同的题目,把自己的patch按照顺序发出去,比如
[patch 1] refactor existing GDB infrun to prepare for program slicing
[patch 2] support program slicing in target-independent part
[patch 3/x86] support program slicing on x86
[patch 4] test case and doc
这样的好处就是,负责doc和testcase的maintainer就需要看你的第三个patch就好了。负责x86 maintainer就看你的patch 2。而且以后给comments也比较容易。
如果还不明白,看看别人是怎样写patch的。不过还不明白,可以在hellogcc讨论。
commit的时候,加入changelog entry。在emacs里边,比较方便,M-x add-changelog-entry后,选择changlog文件,就会自动加入你的邮件地址和时期,完全符合gnu的规定。如果源代码不是很多,比如gdb,可以用emacs提供的前端pcl-cvs, pcl-git来替代命令行的操作。 M-x cvs-examine: 选择本地的cvs checkout出来的代码,等待一会后,emacs中会有一个cvs summary的buffer,显示本地目录那些改动过的文件。在提交的时候,用m选中那些需要提交的文件,然后按c,就会出现一个新buffer,里边是填写commit log。写完commit log后 C-c C-c,就完成commit了。pcl-cvs和pcl-git还有很多别的用法,可以参考网上的文章。
测试:
不要忽略自动测试的部分。个人感觉,gdb里边写的做好的部分就是testsuite了 :)
gcc和gdb的wiki上都有一页关于编写测试用例的。建议好好读一读。如果之前对dejagnu和tcl/expect不是很清楚的人,建议去了解一下dejagnu。
regression test:如果你持续在某个toolchain上开发,最好有一个nightly build/test的环境,这里就不介绍持续测试和持续集成了。因为gnu toolchain每天都有来自不同组织处于不同目的对软件进行修改,所以,难免影响到你所希望的功能。如果发现了有regression,可以自己试试修改,这也是做贡献的一种方式。
2 参与开发
gnu toolchain都比较庞大,支持的平台很多,所以刚开始理解代码并且加入到开发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,但是这个也是没有其它什么捷径。造成这些困难的有如下一些因素
历史悠久: 历史悠久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城市来说,是一个好事情,但是,对于软件来说,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。
支持很多平台:
缺少文档:
开放的是代码而不是设计: 我们可以看到代码,但是很难看到设计。设计往往存在于代码的注释或者当时邮件列表里边的讨论。
寻找帮助:
由于开源软件都缺乏文档,所以碰到不会的问题,就要在社区中寻求帮助。目前,社区的交流方式有这样几种,邮件和irc。当然还有第三种,就是参加一年一次的gcc summit,但是这个对大多数人是不适用的。
邮件列表:是开发人员的主要交流手段。如何写邮件可能是另外一个话题了,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。其实和考研写英语作文很像,就是开始就要明确地告诉别人,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,要非常具体。这样被人才能帮助你。我们这样想,我们都希望得到大牛的指点,但是,大牛一天要收多少邮件呢?凡是他/她第一感觉能回的邮件,他就马上回了,如果有点模糊,他/她可能就跳过去了,回复的可能性很小。所以开门见山,告诉别人你的问题是什么,你都做了那些尝试,还有那些不明白,需要别人的指点。
irc:irc是一种即时聊天软件。我个人觉得,不要期望你能在irc上得到十分好的帮助,除非你和irc的人都很熟了。因为,gnu toolchain的问题,都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情(除非你问gcc 4.6.0什么发布,irc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),所以我个人认为irc在获得帮助上没有太大的用处。有一种情况是irc有用的,就是你和某一位或者几位开发人员在邮件列表上已经有过一些交流,剩下一些细节或者yes/no的问题,在irc上问一下,也还不错。
贡献:
其实在open source 社区中,贡献这个词语出现很多次,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很多的贡献,至少我是这样。下边这些是为那些想为open source 做些事情的人写的,如果你只是为了用开源软件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研究项目,可以跳过这一段。首先澄清一个概念,不是只有global maintainer才可以做贡献,我们这些刚刚开始做的人,也可以。勿以贡献小而不为。我能够想到的,在社区的贡献对你有以下的帮助
1 慢慢被社区所认可和接受,这样对于以后的工作会更有帮助,也有助于下一步的发展
2 短期来讲,有助于别人帮助review你的patch
3 提高在社区的reputation
对于我们刚刚起步的人,可以做那些贡献呢?我们可以到gdb的wiki上看看,上边说了一些需要帮忙的领域,在gdb邮件列表archive里边找找相关的讨论,就能找到一些事情。这样的话,你将来碰到问题,也有人愿意帮助你。所以,尽力去发现开源软件的不足,尽力去改进它,虽然我们很多人在gnu toolchain上开发是我们的工作,但是不要把自己的贡献局限于我们的工作。
总结起来就是,眼光要放远,但是从细节着手。不要把自己的眼光之放在自己的工作的领域,要看得更宽一些,如果有机会在别的部分做一些东西,这样也有助于你有一个大局观。从细节着手,就是说,gnu toolchain的代码都很多,刚开始根本找不到要该的地方。这个时候,就要从一些小的地方开始,比如修一些bug,慢慢的,就会知道更多要改进的地方了。
总结: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我们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这个community,更不要奢望读了这篇blog就可以熟悉这个community的工作方式。我想,只要我们保持热情去贡献,增加交流,在我们中国诞生global maintainer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。